马尚龙|上海的邨和村,区别是啥?

马尚龙|上海的邨和村,区别是啥?

上海还有村。村是1950年代造起来的房子。因为是成批成批造起来的工人新村,后来也叫作新公房,火柴盒结构,比如曹杨新村、邮电新村、上钢新村;任何一个新村可以延伸造下去,于是就有了一村、二村……十村。名气特别响的二万户,就是最早的工人新村。

新公房,也有写作新工房的。准确的意思应该是新公房,是新的公家的房子。到了本世纪由售后公房引发的诸多家庭内部矛盾,恰恰坐实了其原本公房的属性。

既有“邨”,也有“村”,是上海民宅的特色。

邨是村的异体字,现在已经通用于“村”,从现代汉语的意义上两个字没有区别,但是在上海民宅的意义上,邨不愿混同于村,而村也不敢高攀邨。

在众说纷纭的观点中,有一位朋友的指正,让我觉得受益匪浅,也基本明白了“邨”“村”至今同在的奇景。

这个朋友说他小时候出生在曹杨新村,也就是第一批工人新村,但是那个时候叫作“曹楊新邨”,因为没有简体字;这位朋友给我看了当年门牌号的历史照片,果然是邨不是村。

1956年1月28日,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《关于公布〈汉字简化方案〉的决议》,简体字开始推广了。况且当时的工人阶级文化水平低,很多人不识“邨”只认“村”,尤其是新公房的大规模建造是在推广简体字之后,于是新村便是这一轮民宅的标号,并且一直延续,直至它被拆迁。

至于原来的“邨”,都是建造于1950年之前,与生俱来便是邨,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之前,依然闲哉悠哉地“邨”着,像它们的主人一样。“邨”和“村”居住人群社会层面的不同,异体字倒是作出了一个明晰的区隔。从文字改革的道理上讲,“邨”已经被异体掉了,但是从上海城市文化底蕴而论,“邨”是上海现代建筑之华彩元素,是一种民宅的状貌标志。

有关“邨”和“村”的流源和恩怨,大约也就是上海本土人士有兴趣嚼嚼、打打口水仗的。后来我知道,年轻一代对“村”也是有兴趣的。曾经有年轻人知道我对邨和村熟稔,便虚心问我,很久以前上海好像还有一个新村,叫作铁板新村,是在哪里?

为什么会叫铁板新村?

我说,上海是有铁板新村一说,和“铁板烧”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关联。铁板新村不仅是有一说,而且有具体地址,在上海有几个,最著名的铁板新村有两个,一个位于漕溪路,一个是在西宝兴路;如今还在。

一听到这两个地址,年轻人便明白了是什么地方。

为什么会将火葬称作“铁板新村”?

我呷口茶,舒口气,开说这个缺乏美感和舒悦度的话题,它也是上海的市井人文历史。虽然其时我尚小,但是家里遇上了白事,也就知道些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,我阿娘(奶奶)和阿爷相隔几年离世。阿娘还享受了土葬,阿爷过世,只有火葬了,幸好还是合葬在上海联义山庄公墓(如今的汶水路一带)。阿娘和阿爷像是乘了不同的交通工具,到了同一个目的地。我还记得,阿娘入葬时是一口长长的棺材,阿爷入葬时是一方小小的盒子,仪式感也差了很多。

在土葬向火葬过渡的时候,老人非常惧怕火葬。没有了棺木,不是安眠在木质的棺材里,而是塞进一个冰冷无情的铁盒中,并且是一烧了之,烧得只剩下一袋骨灰,对老人所习惯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而言,是非常大的荡涤。这种心理恐惧到了不敢直面“火葬”两个字的程度,“铁板新村”是委婉的一个代名词。“要去困铁板新村”,说起来比要去火葬似乎轻松一点。

只是,为什么是铁板新村?而不是铁盒子、铁板烧?甚至是炼钢炉?

从历史的时间表上推论,196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火葬,也正是工人新村已然成为劳动人民最普及的住宅之时。在1949—1978年间,上海新增1756万平方米住房面积,有1139万平方米是工人新村,1958年工人新村的建造达到了最高峰:一年间建造了40个新村,面积达到760万平米。

这一时期,也恰是1920年代一代移民进入暮年年龄(六七十岁),弄堂里常有老人去世。

工人新村和火葬这两大新生事物本无必然的关联,却如同产生了电磁场呼应一般,不谋而合在生死之间。

工人新村的楼体造型是当时“苏联老大哥”的范本,毫无建筑美学可言,薄薄扁扁,被称作火柴盒。这一个盒子的定义,感觉与火葬场的焚化铁炉形神暗合了。

上海这个城市很大,但是市民的心很小,面对死亡,上海市民的格局也很小。有说“要去见马克思”的人颇有些革命者的胸怀和气魄。上海人自己觉得没有这么了不起,见马克思?是要有级别的领导干部才有资格这么说。上海人托牢自己下巴,怯声怯气说一句:“要去铁板新村”了。这么说的老人可能住在洋房里,可能住在石库门里,也可能住在工人新村。

总之,住在上海市区,铁板新村是生后唯一的去路。好在公墓还在,入土为安还在,也算是聊以自慰了。

逢雨纷纷的清明时节,有时我也不免想起祖先,想及“我从哪里来”的寻根命题。只是早就没有了牧童,也没有了杏花村。

从旧邨到新村,从繁体字到简体字,从土葬到火葬,从铁板新村到铁板烧,间杂了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化。如今工人新村的很大部分也已经推倒重来,不再叫作新村,而是叫作什么苑、什么庭、什么湾……再也没有人将火葬婉称为铁板新村了,也不再惧怕火葬,因为还有海葬天葬。

借用《红楼梦》有关真假的名句,并大胆改了下半句:假作真时真亦假,邨作村是邨亦村。

8月我们将推出“送千元机票款”活动,敬请关注

邨和村,终于清楚了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生肖属相五行对照表 十二生肖与五行对照表
百特365平台可靠吗

生肖属相五行对照表 十二生肖与五行对照表

📅 06-27 👀 2974
汉克cf单机版
www365bet娱乐场

汉克cf单机版

📅 06-29 👀 5043
iPad关机一个星期,开机后一直提示需要激活,并一直提示激活不成功
​“少白头”和“一夜白头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

​“少白头”和“一夜白头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
📅 06-27 👀 34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