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氤氲”是中文里最富诗意的词汇之一,专指雾气、烟云、香气等朦胧弥漫的状态。但不少人把“氤氲”误读为“yīn yùn”,其实这个词的正确读音是yīn yūn(音同音晕)。
氤氲,读作yīn yūn,两个都是形声字。从气,其古文字形像是云气,由气组成的字大多与与气体、气息相关,如如氕、氘、氚、氨、氮、氯、氧、氰等,所以“氤氲”二字也与气体有关。它们指的是什么气体呢?
东汉郑玄在注解《周易》“天地氤氲”时指出:“氤氲,阴阳二气交融而未分,犹丝絮缠裹之状”。所以“氤氲”指的是天地阴阳二气交织在一起时,一种交融缠绕的混沌状态,后引申为雾气、烟云、香气等朦胧弥漫的状态。
“氤氲”不同于“朦胧”或“模糊”,而是带有一种流动的、交融的、若隐若现的美感,如晨间山林的薄雾;茶盏上升腾的热气,;焚香时袅袅的烟缕。古人总喜欢把“氤氲”二字入诗。
如张九龄的诗:“灵山多秀色,空水共氤氲。”意思是:庐山的景色多么壮美,烟云与水气融成了一片。“氤氲”在这里形容的是水气弥漫流动。
还有苏味道的诗:“氤氲起洞壑,遥裔匝平畴。”意思是:雾气从深谷中慢慢飘出,逐渐笼罩了平原上的农田。诗中的“氤氲”指的是湿热飘荡的云气。
“氤氲”的正确读音是yīn yūn,指的是湿热飘荡的云气,烟云弥漫的样子。下次在古诗词里再遇到它时,可别再读错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